传统产业转型提质 新兴产业裂变增长

来源:枞阳在线作者:周若扬编辑:识楚

传统产业转型提质 新兴产业裂变增长

  偌大的厂房,160台喷气织机整齐有序地高速运转,这是笔者在位于经济开发区的宏润纺织有限公司里看到的震撼场面。看到如今欣欣向荣的场面,你可能很难想象到,在2016年洪灾中宏润纺织公司曾损失惨重,面临布料被洪水浸泡、机械损毁、工厂停产的局面。

  “老树发新芽”迸发强劲动能

  不破不立,汰旧立新。面对着被洪水洗劫一空的厂房,宏润纺织公司董事长殷爱法没有气馁,“这次洪灾对公司来说也正是个实施技改的好契机,通过淘汰旧设备,采购高端设备,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生产能力,提升企业效益。”说干就干,殷爱法一口气投下5000万,购买了96台业内最先进的智能喷气织机,相比于传统织机,这种新型的喷气织机在减少人力的同时,还能将效率提升4倍,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2018年,殷爱法又加购了64台。从剑杆织机到喷气织机,宏润纺织公司通过不断技改创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转变”,实现年可生产布料230万米,产值超2.5亿元。

  宏润纺织公司的转型发展历程,生动地告诉我们,没有一种产业可以持续高速发展,没有一种发展模式可以长存固定不变,顺势而为、因时而变,改革永远在路上才是出路。

  进入新时代,“高速度”不再时髦,“高质量”成为共识。高质量的发展,体现在经济发展更加依靠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实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制造迈向中高端。

  原始创新跑出“加速度”

  “装备制造产业和新材料产业是未来的两大产业,而国电能源公司则是现代装备制造企业的典型代表。科技含量高,潜力巨大。”县经信局陆晓春副局长告诉笔者。

  安徽国电能源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生产错峰用电及高温相变蓄热储能等节能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运用于国家电网、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高速公路、宾馆等领域。2010年,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公司正式入驻县经济开发区新楼工业园。

  从2016年煤改电政策到2017年我国关于储能政策的相继出台,章代红国电能源公司迎来新机遇,焕发着勃勃生机。市场大门的敞开,客户订单的源源不断,产值由2010年的不到200万,急剧攀升到2018年的6000多万,实现跨越式发展,国电能源就此腾飞。

  对于科技创新而言,原始创新是“源头活水”,无论是科技革命还是工业革命,依靠的皆是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大突破。而原始创新的厚积薄发,源于长期积累和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

  2018年,国电能源公司共投入了400万元用于研发,而到了2019年研发投入则翻了一番,预计投入800万元,占销售收入的10%。

  得益于高额的研发资金投入,枞阳县国电能源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章代红带领着他的研发团队,在科技成果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在短短几年间就取得了30余项发明专利,且均属于自主知识产权,并应用于自己的产品。据介绍,仅多能源相变蓄热节能装置一项专利就可以延伸出另外20多个专利。另外,章代红还通过与上海交大进行“产学研”合作,每年投入100多万元的资金研发蓄热储能装置。由于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突出贡献,章代红本人入选第三批省特支计划创业领军人才。

  茶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如澄如碧无尘埃,非花非草香自来。走进官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只见2300亩茶园绿意盎然,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树似层层波浪,漫山遍野。今年,生机勃勃的官山茶场里人气格外兴旺。“现场采茶、现场制茶、茶叶品鉴……”作为枞阳油菜花旅游宣传推广周的系列活动之一,官山茶场在“茶山体验之旅”活动开展期间吸引了上千游客汇聚于此。

  5月9日,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刘亚东调研推进白茶“万千工程”时强调,枞阳自然资源禀赋优良,种植白茶有基础、有条件、有市场,要坚持挖掘传承,打造观光游、体验游、文化游和节事游等精品项目,走好办好茶旅游,实现“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农变富农”。

  “茶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能让更多游客体验茶文化,深化对茶产业认识,有效地促进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据官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士专介绍,公司将围绕茶产业增效、茶农增收、农村增绿的理念,后续将在茶山脚下新建一个大型的农家乐,进一步加强茶产业和乡村旅游相结合,通过现代农业理念的推广,以旅游促发展,在带动枞阳白茶品牌推广的同时,把传统的茶叶种植变为旅游观光,拓展增收空间,做大休闲农业、生态农业、体验农业,进一步促进农民经济增收,让茶山成为农民致富的金山银山。

  据了解,2018年冬至2019年春,我县白茶产业新栽茶园0.4万亩。截止目前,我县优质白茶面积1.5万亩,预计全年白茶基地总规模达1.8万亩。官埠桥镇官山村被农业部评为茶叶一村一品示范村,涌现出了“安徽省上行山茶叶有限公司”、“安徽省官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省红盘山林业有限公司”等具有较强实力的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

  小鸭蛋成致富大产业

   位于铜安公路栏桥交叉口的枞阳县禽业有限责任公司集蛋鸭饲养、鸭蛋加工、销售于一体,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公司注册的“白荡湖”牌商标,获得了“中国著名品牌”、“中国消费者满意名特优品牌”、“中国咸蛋十大品牌” 、“安徽省著名商标”和“安徽名牌产品”等称号。

  该公司生产的“白荡湖”牌咸鸭蛋能够打开市场,收获消费者的喜爱与方习亮一直以来的生产经营理念分不开。“我们从原料供应、加工、检验、售后服务等环节均坚持‘质量至上’的宗旨,生产‘健康鸭蛋’一直是我坚守的准则,接下来我也会一直走‘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之路,让健康的‘白荡湖’牌咸鸭蛋进入全国百姓的餐桌。”方习亮说。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由公司开发基地,统一提供鸭苗、防疫,鸭农参与到基地生产中去,并以基地为“轴心”,再连接众多农户的松散组织,进而形成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延长蛋鸭市场产业链,提高蛋鸭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

  秉承为了公司长远发展的宗旨,方习亮将眼光着眼于产品的创新和质量的提升。公司长期保持与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的技术交流合作,并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目前已申请2项发明专利和3项新型实用专利,在方习亮给我们提供的专利证明上,笔者看到诸如带有花香气味的鸭蛋生产方法、盐泥涂布法咸鸭蛋、草灰法咸鸭蛋生产加工工艺等各式各样的专利证明。谈到进一步发展,方习亮准备再扩建标准化蛋鸭养殖基地1个,新增禽蛋加工生产线2条,年加工鸭蛋1.5亿枚。

  从“万水千山”到“近在咫尺”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电商驱动,打造电商强县,全县电商主体已达1500余家,从业人员6000多人。今年1至4月份,全县农村电商网络交易额完成2.56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农村电商网络销售额0.7亿元,同比增长46%。

  2015年,安徽省蟹之都贸易有限公司正式转型为电子商务销售企业,走上了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之路。“时代变了,我们的销售方式也要跟着变”。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安徽省蟹之都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陶胜发觉公司的发展不能再拘泥于传统销售模式,他主动调整结构,通过自己的养殖和种植基地,转向产销一体化,同时,他大胆引入“互联网+”思维,利用电子商务做起了线上和线下同步销售,每年营业收入达1000万元。陈陶胜因此成为了我县大闸蟹电子商务销售的“第一人”。这一系列的改变不仅带动了枞阳县域水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方式的革新,更增强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枞阳大闸蟹的品牌美誉度。2018年,安徽省蟹之都贸易有限公司电商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在“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品牌大街枞阳县站活动中,蟹之都贸易有限公司更是承担着枞阳县本地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展示展销,助力地方特色农业资源走向全国。

  除了蟹之都贸易有限公司,枞阳县鲍记蜂业有限责任公司也在电商道路上大放异彩。位于枞阳经济开发区的鲍记蜂业,拥有自建30多个生态养蜂园,100多个合作生态养殖基地,年产蜂王浆、蜂蜜、花粉、蜂胶等蜂产品2000余吨,在淘宝、天猫商城、京东均有蜂蜜旗舰店,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2017年10月,鲍记蜂业被阿里巴巴公司选中,成为阿里巴巴的实力商家,顺利由线下为客户供货,转型成线上线下齐发展。去年公司通过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AA级良好标准化示范企业创建审核。2018年,鲍记蜂业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了30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在今天的枞阳,像蟹之都、鲍记蜂业一样,通过网络把农特产品销售得红红火火的大有人在。

  通过电商平台,枞阳特色农产品成功实现消费者、产品与市场的对接,一个个绿色、生态、有机的产品正成为市场、消费者的“宠儿”。

  据了解,为更好促进电子商务焕发蓬勃生机,我县出台了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将农村电商巩固提升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县政府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电商产业发展,主导新建的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市、县电商扶贫农特产品展示馆建成运营。并整合邮政、和沐、菜鸟等物流资源,全面提升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网货下乡”“农产品上行”高效联动。“浮山”牌荞麦茶、白荡湖大闸蟹、汤沟茶干等产品入驻淘宝网、京东商城等,销售火爆。新增枞阳大萝卜、枞阳黑猪肉、红心咸蛋等特色农产品入驻天猫店,为全国11个生态县中上行品种最多最丰富的县。去年“双11”当天我县电商交易额突破3000余万元,比2017年同期增幅超56%。

  近日,省商务厅向社会发布公示,在推荐12个县(市)申报国家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枞阳县被推荐为农村电商发展潜力较大的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