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开展刘大櫆墓本体修缮工作

来源:枞阳网作者:左斌

  刘大櫆(1698—1779),字才甫,号海峰,副贡,晚年曾在黟县任儒学教谕。善为古文,师事方苞,刘大櫆承上启下发展了桐城派的文论,为姚鼐所推崇,“桐城派”重要作家之一。该墓位于枞阳县金社镇向荣村张家庄东侧的张家大洼山半腰刘氏先莹之左,俗称“刘家笤箕地”。墓地坐东北朝西南,东临枫树冲,西俟汤家山,北接鹤树岭,南望白荡湖,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由墓冢、墓碑、墓圹、拜台和挡土墙构成,其中青石墓碑立于墓冢之后的墓圹上,碑冒上雕刻一对螭纹,碑字清晰,阴刻楷书,正中大字云:“皇清敕(授修職郎、封孺人)刘(公海峰先生、母吴太君)之合墓,”上款为:“嘉庆四年岁次已未季冬榖旦孙符琢立石”,下款刻:“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刑部广东司郎中世愚侄姚鼐顿首拜题。”墓圹现为乱石垒砌。1989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刘大櫆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切实落实好安徽省文物管理局《关于对省级不可移动文物刘大櫆墓修缮工作》,2019年6月11日,枞阳县文化和旅游局查乐乐副局长、文物管理办公室人员、会同金社镇相关领导前往向荣村刘大櫆墓地进行实地察看。并现场召开刘大櫆墓修缮工作专题会议。会上,查乐乐副局长特别强调,要严格按照《刘大櫆墓维修设计方案》等相关规定来修缮。要把刘大櫆墓葬修缮工程、做实、做精。并确定金社镇人民政府、向荣村民委员会为直接管理责任人。县文化和旅游局作为管理职能机构,负责刘大櫆墓的保护、监管。

  刘大櫆墓的维修与周边历史环境整体保护具有一定意义。一是使之既能很好的保护文物,又能加速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开创了弘扬民族文化和丰富文化生活为一体的先河。二是对刘大櫆墓的保护,体现出国家对历史文物保护的力度,对于促进地方有序发展,凝聚民心,提高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三是刘大櫆墓修复以后可以和周边旅游资源一起构成体验枞阳县特色的旅游新景点,也是安徽古墓葬文化的重要体现。

网友评论